查看原文
其他

终极大招——怎么在学术会议上有所收获?

宏基因组 2023-08-1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投必得学术 Author 孔姐姐

本文转自“投必得学术”,已获授权


前几天公众号推送的为什么我参加了那么多学术会议依旧一无所获戳中了广大参会同胞们的痛点,应小伙伴们的要求,小编决定在解决了“为什么”的问题后,出个续集之“怎么做”,话不多说,准备好小板凳了么?



1. 会前准备阶段


筛选报告。“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根据会议通知和会议日程,你会发现每个会场都有与自己所研究内容特别相关或者毫无关联的报告,应该根据兴趣仔细筛选想听的报告,带着目的去听,想想自己希望在讲座中学到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若不同会场时间有冲突,有取舍地选择一下,如果没有冲突,可以暂时继续听,以学习讲者的风采为主,他的视野跟逻辑可以让你虽然听不懂内容也会觉得这个讲座很精彩,还可以拓展平时局限的思路,有时候无心插柳反而柳成荫。



2. 听会阶段


关于如何做记录。那么听会过程中到底是做笔记还是手机拍照?根据小编以往的经验,首选做笔记,因为无数的经验告诉我们,拍下来通常回去也不会看。



在做笔记的过程中记录关键信息,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注意力,当然,如果你对自己有信心,拍照之后一定会回去整理的话,拍照是更好的选择,加上录音笔的话,简直是对现场的神还原!



关于如何听英文讲座。首先明确一点,英语水平的高低与能不能听懂报告其实没有必然联系哦!学术报告中有很多约定俗成的词组、缩略语或固定搭配,听英文学术讲座的障碍主要存在于专业词汇,语法那些都是其次,即便你只能听懂单词,但是也能靠专业知识连贯。如果我们参加的一场会议全部都是英文讲座,而日常积累又不够的话,可以临时抱个佛脚,背诵一些专业词汇(百度一下,xxx专业英语词汇,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若仅有个别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报告是英文的话,可以在会议准备阶段搜索一下报告者的相关论文,没时间的话大体浏览下摘要,听报告的时候可以有的放矢。以上做法同样适用于有同声传译的情况,因为同传只是提供一种参考,或者说引导,内容的理解还是要靠自己。



听不懂怎么办。三个字:平常心。听讲座的人从入门到听懂,都需要一个过程。一开始的时候听懂的次数很少,但是耐着性子听下去,听懂的就会越来越多。



原因有这么几个。首先,知识需要一个储备的过程,绝大多数学术讲座都是大于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论听讲座的人有多牛,作报告的那个人几乎永远是要比听讲座的人在某一问题上懂得更多,因为没人能了解到非常细节的地方。


平常心对待,小编的窍门就是把这个讲座当作平时的组会,作报告的人是同组做不同内容的成员,他做的东西你未必全部都听得懂,可是在一周一次的组会过后,你会越来越熟悉他做的东西,甚至有一天你也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此,怀着平常心,抱着能听懂多少算多少的心态或许更容易有所收获。



其次,有些报告可能无论怎么努力,都很难集中注意力,确实理不清,也听不懂,这其实是我们误入了一个错误的讲座,遇到这种情况,为了提高效率,也可以做个安静的美少女(年),回顾之前的讲座,在结束的时候鼓掌表示感谢就可以了。



3. 提问环节


一定要切记的是,不要为了提问而提问,把时间留给真正想和讲者互动的人。提问的环节不是挑刺,是为了帮助你更高的理解报告的内容或者细节,在报告人的每部分总结、过渡时都反思是否真的合理,有助于问出切中要点的问题


同时,也要注意听其他人提问的问题,分析别人是怎样问问题的,因为角度不同看待问题的方面不一样,这在侧面也是一种启发。事实上,听会前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听会过程中够认真、严谨,可能你的问题会多到专家只想祭出“This is a good question”。



关于提问技巧。最开始听不懂的地方多,很想提问又担心问题太low的话,可以留到报告的提问环节结束之后,散场的时候,单独去问一下,因为这种场合大多数教授还是很和善的,甚至还会觉得你是个积极上进的好学生。



4. 会后整理阶段


将听报告过程记录的一闪而过的灵感和主旨演讲的重要发现系统整理一下,对信息进行二次加工的机会。搜索相关文献,寻找创新点,如果是与你现有课题平行方向的讲座,可以看看报告人所作研究从立意、验证方法到结论是否可以套用到自己的课题上,毕竟科学都是相通的。若讲座与你研究内容具有交叉时,可以看看跟别人之间的不同,向大牛学习!


 

参加学术会议系列内容就到这里了,各位看官们可还过瘾?备好酒,小编与您相约下次见啦~





END

猜你喜欢

10000+:菌群分析 宝宝与猫狗 梅毒狂想曲 提DNA发Nature Cell专刊 肠道指挥大脑

系列教程:微生物组入门 Biostar 微生物组  宏基因组

专业技能:学术图表 高分文章 生信宝典 不可或缺的人

一文读懂:宏基因组 寄生虫益处 进化树

必备技能:提问 搜索  Endnote

文献阅读 热心肠 SemanticScholar Geenmedical

扩增子分析:图表解读 分析流程 统计绘图

16S功能预测   PICRUSt  FAPROTAX  Bugbase Tax4Fun

在线工具:16S预测培养基 生信绘图

科研经验:云笔记  云协作 公众号

编程模板: Shell  R Perl

生物科普:  肠道细菌 人体上的生命 生命大跃进  细胞暗战 人体奥秘  

写在后面

为鼓励读者交流、快速解决科研困难,我们建立了“宏基因组”专业讨论群,目前己有国内外5000+ 一线科研人员加入。参与讨论,获得专业解答,欢迎分享此文至朋友圈,并扫码加主编好友带你入群,务必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职称/年级”。PI请明示身份,另有海内外微生物相关PI群供大佬合作交流。技术问题寻求帮助,首先阅读《如何优雅的提问》学习解决问题思路,仍未解决群内讨论,问题不私聊,帮助同行。

学习16S扩增子、宏基因组科研思路和分析实战,关注“宏基因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